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基层社科机构处在工作一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发展大局,尤为关键。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基层社科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深刻认识基层社科工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基层社科工作具有自身特殊性,对基层社科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提高大众社科素养工作上,一方面,因为广大基层群众缺乏理论化系统化的社科基础知识,所以对基层社科工作者自身理论素养、阐释技巧和做群众工作能力,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因为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大,所以对基层社科机构运用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能力,特别是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能力的要求更高。另外,从当前基层思想舆论整体环境来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仍然面临邪教、封建迷信、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冲击和挑战,所以对基层社科工作者自身理想信念、政治定力、斗争本领的要求更高。比如,在组织重大课题攻关、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上,一方面,因为地方党委政府需要集中研究攻关的课题大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单纯理论研究资政辅政作用不大,所以对基层社科工作者丰富工作经历、经受岗位锻炼,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因为基层理论研究人员大多集中在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地方高等院校,大多数专家学者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所以对基层社科机构调动各类人才资源、创新新型智库建设能力的要求更高。再比如,在管理协调社科学术团体、发挥团结凝聚社科界知识分子的桥梁纽带作用上,一方面,因为基层学术团体组成人员分散在基层一线,身分多样、思想多元,外部环境复杂,所以对基层社科机构始终保持法治思维精准施策、严格管理,善于发现和纠正学术乱象,敢于同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行为作斗争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因为要坚持“双百”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所以对基层社科机构始终保持底线思维洞察秋毫、求真务实,善于发现和纠正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做法,敢于同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作斗争能力的要求更高,等等。可以说,基层社科机构既是先进思想的倡导者,更是普及教育的阐释者;既是学术研究的开拓者,更是具体工作的实践者;既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更是意识形态的坚守者;既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是铸民魂的顽强逆袭者。基层社科机构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切实抓好基层社科工作核心要义和紧迫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基层社科机构必须从基层社科工作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切中要害,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务之急,突出抓好“四个聚焦四个创新”。一是聚焦社科成果转化落地,创新社科规划管理机制。针对目前社科成果转化率不高、服务大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我们今年8月份探索实行了“全链条”社会科学课题规划管理机制,明确在“起点”上更加注重科学选题符合现实需要,在“终点”上更加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实际工作。9月份,以“您认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哪些重大课题”为题,通过市级报纸、电视、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并首次采用了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社科课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共征集课题130余个,其中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两大领域的达到了65%,充分反映了市民心声,彻底打破了以往主要由理论工作者提报课题的惯例。先后委托专业社会智库承担了多项重大经济类课题,力求多年来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以突破,目前正在陆续呈报市级领导参阅。二是聚焦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创新基层智库建设模式。针对自身人手少、学历低、科研力量薄弱、影响智库作用发挥的现实问题,我们大胆探索柔性引才用人机制。5月份,调整充实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专家库,吸纳副高级以上800余人。先后拜访了中国社科院等多家高端智库和市场主体,邀请他们作为智库联盟指导单位,弥补自身短板不足。三是聚焦大众社科素养提升,创新社科普及工作模式。针对社科普及工作形式单一、科普效果和市民满意度不高等现象,大力创新科普工作体制机制。一方面,大力构建社科普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在原有网站、刊物等传统社科普及阵地基础上,开通“东营社科”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官方账号。目前,“东营社科”在各新媒体平台“社科”关键词检索排名均列第一位。另一方面,大力打造社科普及教育自有品牌。探索开展“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直播活动”,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社科普及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直播11场次,在线受众累计270万人次,彻底改变了过去各类基地建的“高大上”、看的“没几人”的尴尬局面。开设“社科热点专家谈”栏目,定期组织社科专家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阐释解读社科热点,通过“东营社科”全媒体传播体系推送。四聚焦新形势信息化发展,创新社科互动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社科规划课题网络申报平台”“社科优秀成果网络申报平台”“东营社科数据中心”“两平台一中心”建设,让社科数据多“跑路”,让社科专家少“跑腿”,打造社科工作信息平台“掌中宝”。
三、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深刻把握基层社科工作内在规律和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并对工作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学风问题等提出要求。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前,基层社科工作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客观上,大多基层社科机构编制少、人手紧、经费不足、地位作用边缘化等问题十分突出。主观上,有的基层社科机构没有很好地按照“三定”方案定位职责、履职尽责。比如在社科规划课题项目上,还存在偏离实际、自圆其说,远离中心、自娱自乐,成果转化率不高、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在社科普及宣传上,还存在模式单一、功力不够,任务心理、不推不动,大众认可度不高、信服率偏低等问题;等等。可以说,基层社科机构的现状与“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责任是极不匹配的。基层社科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最大程度争取党委政府关注支持,准确把握基层社科工作内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牢牢扛起“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责任担当。一是更加注重能力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学术研究与交流机制、成果评价与应用转化机制、社科普及机制、信息宣传机制、媒体合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有序推进。二是更加注重社科学术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大胆组织社科学术团体参与到社科普及、社科规划、学术研讨等活动中来,与基层社科机构形成有益补充。做好社科学术社团负责人的培养工作,加强社科学术社团党的建设,把社科界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三是更加注重大抓基层。深刻认识县区社科机构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神圣殿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县区社科机构实体化运行,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体制机制、工作指导上下大功夫,使其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扎下坚实基层根基。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社科联(社科院) 张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