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教育教学研究室立足县域实际,坚持机制创新、精准诊断、靶向发力,构建“三位一体”质量提升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机制创新,激活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柞水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明确各级责任分工,确保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目标统一、资源联动。一是三级联动科学统筹。构建“县级统筹、专家引领、学校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县级层面负责统筹规划,制定教育质量提升的整体目标与路径;专家团队深入一线,提供专业指导;学校负责具体落实,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全域协同融合资源。积极探索融合办学试点,建立跨校协作平台,推动校际经验共享与项目共建。其中,柞水县城区第一中学在分层教学上的创新做法通过平台迅速推广至全县,形成“一校创新、全域辐射”的良性发展格局。三是专家驻校深度指导。实施教研员“1+1”蹲点包校责任制,12名教研员定点联系全县初中校,全程参与备考工作,每周至少驻校1天,开展“五个一”行动:参加一次备课、听评一节课、指导一个专题、访谈一批师生、解决一个问题,为学校提供常态化专业支持。
精准诊断,锚定质量提升核心靶点
为确保教育质量提升工作长效推进,柞水县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了“过程监测、多维评估、视导改进”的全过程动态监测体系。一是过程监测动态跟踪。推行“周反馈、月总结”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数据跟踪、任务对标、实地核查,实时掌握各校教学改进进展,形成《县域教育质量评估报告》,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多维评估科学反馈。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维评估机制,从课程落实、课堂效果、师生参与等方面,每学期组织2次监测评估,共性问题分类梳理,个性问题清单直达学校,为学校优化举措提供依据。三是精准视导提质增效。针对县域内学校发展不均衡、中考备考效率待提升等突出问题,组建由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的专项视导组,对薄弱校实施“一对一驻校督导”,对优势校开展“专题化提升指导”,精准助力学校突破薄弱环节,提升教学实效。
靶向发力,构建优质教学生态体系
柞水县聚焦教学关键环节,通过教研赋能、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构建优质教学生态体系。一是教研赋能夯实基础。聚焦新课标解读、课堂革命、教学策略三大目标,构建“研-教-讲”三维赋能体系。先后举办学科研讨会9场(覆盖9大学科),打造示范课例20节,推出专题微讲座24场,通过沉浸式教研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整体跃升。二是资源整合强化支撑。深入挖掘各校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县域教育资源库,让优质资源真正成为教师“口袋里的教研室”“课堂上的智囊团”。其中,《中考备考指南》,包含考点分布图谱、典型例题解析及变式训练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全域共享。新教师可通过资源库快速获取系统化支持,缩短成长周期,提升教学水平。三是管理优化推动发展。针对评估结果,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框架,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新增集体备课质量监控、跨学科教研联动等7项制度,发出教学管理预警提示单56份,助力学校提升教学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水平。
自“三位一体”体系实施以来,柞水县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呈现出“目标精准化、措施系统化、成效可视化”的良好态势。下一步,县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重点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家校协同育人等领域发力,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张勇 明阳 陈维才)